由于社会环境和压力的影响,现阶段心肌梗死患者越来越多,普及心脏介入技术迫在眉睫,但医院医疗质量的因素条件下,很多心肌梗死的病人不可能得到早期的心脏介入治疗,但是早期的溶栓可能对患者收益大。
溶栓同心脏介入治疗心肌梗死都存在缺血再灌注的风险,溶栓多了一个风险就是是否溶通。
缺血再灌注和没有溶通的并发症就是心功能不全(心衰)。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急诊介入的Ⅰ类推荐
(1)发病12h内(包括正后壁心肌梗死)或伴有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证据水平A);
(2)伴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时,即使发病超过12h者(证据水平B);
(心内科医生经常会说心衰严重无法平躺,无法做介入,只都是借口。)
(3)常规支架置入(证据水平A);
(4)一般患者优先选择经桡动脉入路(证据水平B),重症患者可考虑经股动脉入路。
如果因为心肌梗导致的心功能不全,无条件行PCI治疗,怎么处理?
(一)心力衰竭
急性STEMI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临床上常表现呼吸困难(严重时可端坐呼吸,咯粉红色泡沫痰)、窦性心动过速、肺底部或全肺野啰音及末梢灌注不良。应给予吸氧、连续监测氧饱和度及定时血气测定、心电监护。X线胸片可估价肺淤血情况。超声心动图除有助于诊断外,还可了解心肌损害的范围和可能存在的机械并发症(如二尖瓣反流或室间隔穿孔)(Ⅰ,C)。
轻度心力衰竭(KillipⅡ级)时,利尿剂治疗常有迅速反应(Ⅰ,C)。如呋塞米20~40mg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1~4h重复1次。合并肾功能衰竭或长期应用利尿剂者可能需加大剂量。无低血压患者可静脉应用硝酸酯类药物(Ⅰ,C)。无低血压、低血容量或明显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应在24h内开始应用ACEI(Ⅰ,A),不能耐受时可改用ARB(Ⅰ,B)。
严重心力衰竭(KillipⅢ级)或急性肺水肿患者应尽早使用机械辅助通气(Ⅰ,C)。适量应用利尿剂(Ⅰ,C)。无低血压者应给予静脉滴注硝酸酯类。急性肺水肿合并高血压者适宜硝普钠静脉滴注,常从小剂量(10μg/min)开始,并根据血压逐渐增加至合适剂量。当血压明显降低时,可静脉滴注多巴胺(5~15μg?kg-1?min-1)(Ⅱb,C)和(或)多巴酚丁胺(Ⅱa,B)。如存在肾灌注不良时,可使用小剂量多巴胺(<3μg?kg-1?min-1)。STEMI合并严重心力衰竭或急性肺水肿患者应考虑早期血运重建治疗(Ⅰ,C)。
STEMI发病24h内不主张使用洋地黄制剂,以免增加室性心律失常危险。合并快速房颤时可选用胺碘酮治疗。
(二)心源性休克
通常由于大面积心肌坏死或合并严重机械性并发症(例如室间隔穿孔、游离壁破裂、乳头肌断裂)所致。心源性休克临床表现为低灌注状态,包括四肢湿冷、尿量减少和(或)精神状态改变;严重持续低血压(收缩压<90mmHg或平均动脉压较基础值下降≥30mmHg)伴左心室充盈压增高(肺毛细血管嵌入压>18~20mmHg,右心室舒张末期压>10mmHg),心脏指数明显降低(无循环支持时<1.8L?min-1?m-2,辅助循环支持时<2.0~2.2L?min-1?m-2)。须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低血压。心原性休克可为STEMI的首发表现,也可发生在急性期的任何时段。心源性休克的近期预后与患者血液动力学异常的程度直接相关。需注意除外其他原因导致的低血压,如低血容量、药物导致的低血压、心律失常、心脏压塞、机械并发症或右心室梗死。
除STEMI一般处理措施外,静脉滴注正性肌力药物有助于稳定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多巴胺<3μg?kg-1?min-1可增加肾血流量。严重低血压时静脉滴注多巴胺的剂量为5~15μg?kg-1?min-1,必要时可同时静脉滴注多巴酚丁胺(3~10μg?kg-1?min-1)。大剂量多巴胺无效时也可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2~8μg/min。
急诊血运重建治疗(包括直接PCI或急诊CABG)可改善STEMI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的远期预后(Ⅰ,B),直接PCI时可行多支血管介入干预[3,68]。STEMI合并机械性并发症时,CABG和相应心脏手术可降低死亡率。不适宜血运重建治疗的患者可给予静脉溶栓治疗(Ⅰ,B),但静脉溶栓治疗的血管开通率低,住院期病死率高。血运重建治疗术前置入IABP有助于稳定血液动力学状态,但对远期死亡率的作用尚有争论(Ⅱb,B)。
从以上的并发症总结出早期PCI的重要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