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航天心科普心middot营养系列 [复制链接]

1#

心衰患者常常合并乏力、疲倦、呼吸困难、活动耐量下降,甚至有些患者在心衰发生后出现日渐消瘦的情况,这到底是因为心脏泵功能受损引起还是其它原因呢?

划重点:这种消瘦我们需要谨慎可能患者合并了肌少症!

肌少症又称“肌肉减少症”,近期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对肌少症的定义为:与年龄相关的肌肉质量减少,同时还存在肌肉力量和/或躯体功能下降。多见于老年人合并慢性疾病者,常常表现为体虚无力、行走困难、步态缓慢、四肢纤细、易跌倒骨折。据统计,肌少症在60-70岁老人的发生率约10-13%,8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率可高达30-50%,而心衰往往与肌少症并存,主要是由于骨骼肌结构和功能病变参与心衰发生发展过程。有研究显示心衰患者的蛋白质合成代谢的降低和分解代谢的增加、炎症因子介导的骨骼肌分解、骨骼肌纤维氧化能力下降、肌抑素分泌增多等与肌少症相关。

1、心衰合并肌少症的筛查与诊断

亚洲肌少症诊断及治疗共识中(AWGS),在参考年欧洲老年人肌少症工作组(EWGSOP)制定的诊断流程基础上,对肌少症的诊断策略上提出适用于社医院及研究机构的诊疗路径(见图1),以便早期识别和干预肌少症患者,其操作性更切合实际。

图1亚洲肌少症诊断策略(摘自《亚洲肌少症诊断及治疗共识解读》)

注:SARC-F为简易五项评分问卷量表,总分≥4分为筛查阳性;SARC-CalF中添加小腿围,评分≥11为筛查阳性。

2、肌少症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肌少症的发生主要是合理的营养和适当的运动锻炼。

营养膳食中的关键因素是蛋白质的摄入,蛋白质占肌肉重量的20%,因此是合成肌肉的重要成分。心衰患者往往因为食欲减退、肠道功能减退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吸收障碍,因此足够的蛋白质或支链氨基酸摄入是预防肌少症的有效方法。目前推荐心衰合并肌少症的患者每日蛋白摄入应在1.0-1.2g/kg;但要注意,心衰加重时,建议蛋白摄入控制在0.8-1.0g/kg,以免过多的蛋白加重心肌耗氧量。

心衰患者的运动耐量多为下降趋势,合理的运动锻炼可以增加肌少症人群的肌质量和肌力。适当的运动包括有氧运动、耐力训练和抗阻运动,建议在心衰稳定期每周进行2-3次运动,每次持续20-30分钟,可改善患者机体的平衡、协调和肌肉群功能。

由此可见,心衰尤其是消瘦的老年患者,我们切莫忽略了肌少症,及早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延缓心衰进展、降低患者再住院率、死亡率。

参考文献

1、ChenLK,WooJ,AssantachaiP,etal.AsianWorkingGroupforSarcopenia:consensusupdateonsarcopeniadiagnosisandtreatment[J].JAmMedDirAssoc,,21(3):-.

2、姜珊,康琳,刘晓红.亚洲肌少症诊断及治疗共识解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39(4):-.

3、焦凤辉,信栓.心力衰竭合并肌少症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15(5):-.

高炬:医院承德分院心脏疾病诊疗科执行主任,医学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自毕业后一直在医院心脏医学部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10余年,对心内科常见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心功能不全、高血压急症、心脏危重症抢救、心律失常等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目前以冠心病介入、先心病介入为专业方向,熟练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右心导管等手术治疗,每年完成手术约例。

下图为高炬主任微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