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是一种常见的非常适合婴儿的辅食,但日前媒体报道了一则“8个月婴儿吃苹果被卡窒息身亡”的意外事件。还有一则被广为传播的视频则记录了另外一起事件:一个五六岁的女孩吃东西被噎住,旁边的爸爸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令女儿转危为安。
医院医院急诊科医师高巍提醒,家长在喂养孩子时需要加倍小心,同时,有必要学习正确的气道异物施救方法。
如何发现气道内有异物
坚果、果核、果冻、糖果、馒头、笔帽、玩具零件……容易被忽视的这些普通小东西可能会要命,特别是对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而且,随着接诊病例的增加,医生发现可以侵入儿童气道的“异物名单”还在持续扩容——没有不可能的,只有想不到的。
气道异物,临床上一般是指喉、气管及支气管外入性异物。这属于一种儿科急症,严重时可危及儿童的生命。有调查显示,1岁以内的意外死亡病例中有40%是由气道异物所致。
现实生活中,可能三分之一的孩子都被食物不同程度“卡”到过。造成异物进入气道的主要原因有小儿臼齿未萌出,咀嚼功能差;喉头保护性反射功能不良;进食时哭、笑、打闹;将一些小玩具含于口中玩耍,当受到惊吓、哭闹或深吸气时误吸等。
如何发现孩子气道内有异物呢?当孩子吃了食物或者玩了小件物品后出现呛咳、憋气、面部青紫等情况时,就要高度警惕,仔细听听孩子的呼吸音是否变粗,有没有喘鸣。如无呼吸道感染而突然无故剧烈咳嗽,更要重视异物吸入的可能性。
气道异物也可能是一种“安静”的疾病。异物被吸入后,可能滞留于与异物大小及形状相应的气管或支气管内。此时患儿可能不会出现症状,或仅是轻度咳嗽、呼吸困难,容易被家长忽视,因此在临床上又被称为“无症状的安静期”。时间长了,患儿可能出现持续的顽固性咳嗽、发热、脓痰等症状,引发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炎、支气管扩张或肺脓肿等疾病,严重者还将并发气胸、纵隔气肿、心力衰竭等。所以,咳嗽、疑似肺炎等症状经过药物治疗仍不见好转的,也要高度怀疑气道异物的可能。
“海姆立克急救法”你真的会用吗
前文所说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吃糖果被噎住,旁边的爸爸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令女儿转危为安。这惊险的一幕被监控视频记录下来,几天前在网上流传,网友纷纷为这位爸爸点赞。
在感叹女孩幸运的同时,我也注意到男士的施救动作。男士最初拍孩子后背的动作,其实只适合婴儿。紧接着,他从后面抱住孩子用双臂向上不断冲击胸腹部的动作是有效的。但大家不要随意模仿,建议了解对于气道异物的正确施救过程。
气道异物造成的气道梗阻分为两种:一是不完全梗阻;二是完全梗阻。
当孩子无法正常发声,但可以“啊”“啊”喊叫时,是气道不完全梗阻,应首先鼓励孩子自行咳嗽排出异物。这时不要去拍打孩子的后背,以免打断其咳嗽的节奏。如果孩子无法通过咳嗽排出异物,且完全发不出声音,张着嘴,使劲抓自己的喉咙,就是气道已完全梗阻。此时,“4分钟”黄金急救时间要抓住,可立即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就是针对气管完全梗阻导致窒息的一种急救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冲击腹部-膈肌下软组织,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残留的空气形成一股气流向上冲入气管,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使人获救。如果错过了这几分钟的最佳急救时间,孩子可能因为缺血、缺氧导致不可逆的脑部坏死,就算最后抢救过来也会留下严重的并发症。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急救不能站立的婴幼儿
救护人坐着或者跪在地上,用一只手的两个手指夹住孩子的颧骨(起到固定头部的作用),让孩子头冲下45度趴在救护人的前臂上,再用另一只手掌的掌根大力拍打孩子两个肩胛骨连线的中点处5次。然后,将孩子翻过来躺到救护人另一侧手臂上,以便检查异物有无排出。如没有排出,再用两个手指按压孩子两个乳头连线中点处5次。如果异物还是没有排出,重复以上动作。
2.急救可以站立的儿童
救护人单膝跪地或蹲或站在儿童身后,手臂伸出搂住孩子,右手握拳顶住其肚脐上方两指处,左手包住右拳,向后上方冲击,直至异物排出。对于成人,急救方法大致相同。
不得不说,“海姆立克急救法”虽有成效,但也可能产生合并症,如腹部或胸腔内脏的破裂或撕裂等。若救护人的手法不熟练、操作过于紧张、小儿不配合,则可能效果不好。
另外,家长千万不要将手伸入孩子嘴中抠取异物,这样做可能将异物推至声门下或者更深的位置,人为导致完全性的气道梗阻,甚至死亡。其实不仅是孩子,成年人和老年人因气道异物发生意外的情况也不少见,希望大家给予充分重视,并尽可能掌握更多的急救知识。
供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