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诊断和治疗指南 [复制链接]

1#

年11月29日,《中华医学杂志》正式发表了《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诊断和治疗指南》,该指南由中国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协作组组织编写,为规范我国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指导。中国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协作组由国内知名的肾脏病和血液病专家组成,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刘志红院士,副组医院的黄晓*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医院的陈楠教授。

以下为指南全文:

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

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国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协作组

淀粉样变性(amyloidosis)是由于淀粉样蛋白沉积在细胞外基质,造成沉积部位组织和器官损伤的一组疾病,可累及包括肾、心脏、肝、皮肤软组织、外周神经、肺、腺体等多种器官及组织。其中系统性轻链型(AL型)淀粉样变性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系统性淀粉样变性。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环境致病因素的加剧,AL型淀粉样变性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1]。此类患者临床表现为多器官受累,病情重,进展快,治疗困难,病死率高。目前我国尚缺乏规范的AL型淀粉样变性诊断和治疗方案。近年来国际上陆续发表了一些关于本病的诊治指南,其中以英国血液病学会标准委员会制定的AL型淀粉样变性诊治指南和美国梅奥诊所制定的AL型淀粉样变性治疗指南最具代表性。中国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协作组在借鉴上述国际指南的基础上,结合国内临床实践,制定了本指南。

一、疾病定义及分类

1.定义:AL型淀粉样变性是由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错误折叠形成淀粉样蛋白,并沉积于组织器官,造成组织结构破坏、器官功能障碍并进行性进展的疾病,主要与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有关,少部分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有关。淀粉样蛋白具有如下特点:刚果红染色呈砖红色,偏振光显微镜下呈现出苹果绿色双折光;电镜下表现为直径8~14nm、无分支、排列紊乱的纤维丝状结构;X线衍射显微镜下可见其β片层结构[2]。

2.分类:淀粉样蛋白种类繁多,目前已发现的淀粉样蛋白有30余种[3]。依据淀粉样纤维丝形成的前体蛋白类型,可将淀粉样变性分为AL型淀粉样变性、淀粉样A蛋白(AA)型淀粉样变性、遗传性淀粉样变性等主要类型见表1[4]。

二、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如有下述情况临床应注意AL型淀粉样变性的可能:

(1)中老年患者;

(2)出现大量蛋白尿或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蛋白尿以白蛋白尿为其特点;

(3)多不伴血尿;

(4)易出现低血压尤其是体位性低血压,或既往高血压而近期血压正常或偏低;

(5)严重肾功能衰竭时仍存在肾病综合征;

(6)肾体积增大,即使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肾体积也无明显缩小;

(7)左心室肥厚,不伴高血压或左心室高电压;

(8)不明原因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B-type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升高。此外,非缺血性心肌病变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肝增大伴碱性磷酸酶的显著升高、膀胱或肠道功能不全的自主神经病变、假性肠梗阻和腹泻与便秘交替、眶周紫癜、舌体和腺体增大等表现也应高度怀疑淀粉样变性。

2.组织学诊断标准:AL型淀粉样变性组织病理诊断如下:

(1)刚果红染色阳性,高锰酸钾预处理后仍为阳性,在偏振光下呈苹果绿色双折光;

(2)免疫球蛋白游离轻链(κ、λ)抗体免疫组化或免疫荧光检查结果为单一轻链阳性;

(3)电镜下可见细纤维状结构,无分支,僵硬,排列紊乱。

活检部位的选择:可以从出现症状的组织(如肾)中或容易取得的组织(如皮下脂肪、骨髓、唾液腺)中取得诊断性活检样本。从有症状的器官中取得的活检样本的诊断阳性率高于从易得组织中取得的样本。腹部脂肪抽吸是获取组织行刚果红染色最简单易行的方法,但阴性结果并不能排除淀粉样变性。有症状的器官活检的阳性率>95%,脂肪为75%~80%,而骨髓仅为50%~65%[5]。国内有研究数据表明,联合皮肤脂肪和直肠黏膜活检,诊断AL型淀粉样变性的阳性率与肾活检一致,在有肾活检禁忌的患者中可考虑上述部位的活检[6]。

3.疾病分型及分期:根据组织病理结果中单克隆轻链沉积的类型,可将AL型淀粉样变性分为λ轻链型和κ轻链型。临床上以λ轻链型为主,λ轻链型约占AL型淀粉样变性的80%。κ轻链型患者更容易出现肝受累,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比例也更高[7]。

对疾病进行分期有助于患者的预后。目前常用的分期系统有美国梅奥分期系统和肾脏分期系统(表5)。梅奥分期系统主要基于肌钙蛋白T(troponinT,TnT)及NT-proBNP2种心肌标志物,年修订版中又增加了血清受累轻链和非受累轻链差值(differencebetweentheinvolvedanduninvolvedlightchain,dFLC)。梅奥分期系统目前已在临床中广泛使用。肾分期系统有助于判断患者进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风险。

4.判断器官受累的标准:AL型淀粉样变性的主要器官受累诊断标准见表2。规范的AL型淀粉样变性的诊断应包括轻链类型、疾病分期和受累器官等信息。

三、实验室检查项目

AL型淀粉样变性是一种全身系统性疾病,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价(表3)。其中必查项目为所有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需接受的检查项目,选查项目为根据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病情特点而选择进行。

四、疾病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

随着化疗方案的改进和支持治疗水平的提高,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已从20世纪90年代的1~2年延长至5年以上[3]。明确诊断后,只有5%~30%的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生存期≥10年。过去40年中,患者在确诊12个月内的病死率在30%~40%,此部分最严重的患者的总体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提高幅度有限。目前发现与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与靶器官损伤有关,另一类与浆细胞病变相关,具体指标见表4。

AL型淀粉样变性的预后差异很大,在众多的预后标志物中,心脏受累程度对预后的影响大于其他任何器官[10]。目前将可溶性心脏生物标志物作为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分期的方法已得到广泛认可。最常用的生物标记物包括TnT和NT-proBNP。肌钙蛋白I(TnI)、B型钠尿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和高敏感性TnT也有确切的预后价值[11-20]。目前临床常用的分级系统见表5,其中梅奥分期系统临床应用最广,建议临床优先使用梅奥分级系统。欧洲分期系统对梅奥Ⅲ期患者进行了区分,其中Ⅲc期的患者可能在几周内死亡,临床应加以重视。肾脏受累对患者的生存影响小于心脏,但对生存质量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影响,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和尿蛋白水平建立的肾脏分期系统可以判断肾脏预后[21][12,21-24]。

五、鉴别诊断

AL型淀粉样变性需与两类疾病鉴别:一类是其他类型的淀粉样变性,另一类是其他可出现M蛋白的疾病。需鉴别的其他类型淀粉样变性主要有AA型淀粉样变性、遗传性淀粉样变性和局部AL型淀粉样变性。遗传性淀粉样变性种类较多,需要借助基因分析来进一步确诊,常见基因有TTR、FGA、LYZ、APOA1、APOA2、GSN、CST3和B2M等。如常规方法对淀粉样变性的分型仍有困难,可采用激光显微切割联合质谱分析的方法,能够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准确判断淀粉样物质的类型[25]。淀粉样变性的诊断流程见图1。

需鉴别的可出现M蛋白的疾病包括: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onoclonalgammaopathyofundeterminedsignificance,MGUS)、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smacroglobulinemia,WM)、IgM型MGUS、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孤立性浆细胞瘤(骨或骨外)、POEMS综合征、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reactiveplasmacytosis,RP)、浆母细胞性淋巴瘤(plasmablasticlymphoma,PBL)等。对于MM和MGUS患者,应警惕合并AL型淀粉样变性的可能,约10%~20%的MM患者可合并AL型淀粉样变性。

图1AL淀粉样变的诊断流程图[26]

六、AL型淀粉样变性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

淀粉样变性的治疗途径主要有以下3种:最常见也最有效的治疗是通过干扰前体蛋白产生,从而阻止淀粉样纤维丝的形成和淀粉样蛋白的产生和沉积;第2种治疗途径是稳定前体蛋白的天然结构,从而阻止其转变成错折叠的蛋白;第3种途径则直接以淀粉样沉积物为靶标,通过破坏淀粉样蛋白纤维的结构稳定性使其不能继续维持β折叠构象。目前临床治疗的方法主要针对第1种途径。对于AL型淀粉样变性的治疗,主要是对恶性单克隆浆细胞的清除。

(二)开始治疗的指征

对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开始治疗的时机选择目前尚缺乏相关的循证依据。但有随机临床试验提示,与不接受任何治疗或治疗无效的患者相比,化疗患者临床症状得以改善且存活时间得以延长[27-30]。病情严重程度未确定的MGUS患者不要求立即化疗。对于这些患者,可每3个月随访1次,检查指标包括血清FLC、碱性磷酸酶、肌钙蛋白、NT-proBNP、血肌酐和尿蛋白。一旦发现器官受累的证据,应立即开始治疗。

(三)AL型淀粉样变性的化疗方案

AL型淀粉样变性化疗的目的是尽快达到一个充分、长期的血液学缓解,同时尽量减小治疗的不良反应,降低治疗相关死亡率。无论是对于新诊断的还是复发/难治的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包括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和沙利度胺等新药的方案都表现出了一定的疗效,而以马法兰为主的方案在临床中也有其应用价值。

1.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硼替佐米在AL型淀粉样变性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含硼替佐米的方案可作为新确诊患者和复发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BD)和环磷酰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CyBorD)是临床最常用的两种方案。心脏严重受累的患者(Ⅲ期)应从小剂量开始应用硼替佐米并行心电监护,若能耐受则逐渐加量。对于Ⅲ~Ⅳ级神经病变的患者,应避免使用硼替佐米。推荐皮下注射硼替佐米以减轻毒性;但为了保证充分的吸收,对于严重的水钠潴留患者可给予静脉注射。

一项前瞻性临床试验(CAN)评价了硼替佐米单药的疗效和安全性[31-33]。该研究评价了每周给药2次的方案(每21天的第1、4、8和11天)和每周1次给药方案(每35天的第1、8、15和22天)的差异,2组的血液学缓解率分别为67%和68%,但每周1次给药具有更高的完全缓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