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威胁社会人群健康的主要“杀手”,吸烟、酗酒、肥胖、缺乏运动等风险因素可谓是众所周知,那么——
是否还有其他的潜在因素也会促进CVD的发生呢?
某些特殊人群是否存在特别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影响因素?
当前风靡世界的植物性饮食结构是不是真的能改善心血管健康?
所有的植物性食物带来的效果都一样吗?
在第69届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ACC)线上发布的诸多研究报告中,关于这些问题,你都能找到想要的答案。
主要研究结果一览:
研究一:婴儿的出生体重在5.5磅以下,可能是导致产妇心功能变化,甚至出现心力衰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研究二:在食物、住房、经济以及医保方面存在困难的人群,其CVD风险会显著增加;
研究三:只有摄入那些健康的植物性食物才会带来心脏健康获益,食用甜食、精制谷物和果汁等不健康的植物性食物无益于心脏健康。
婴儿出生体重低于5.5磅可能是产妇出现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
准父母们总是在担心胎儿是否能够健康成长。但是,新生儿的出生体重是否也可能成为威胁母亲未来身体健康的一个危险信号?在ACC线上披露的众多研究中,PriyaP.Mehta等人所发表的研究评估了不良妊娠结局(APO)与HF前的不良心脏力学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
该研究纳入了CARDIA研究中活产≥1且在随访第30年时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女性,并排除了那些存在糖尿病、高血压或其他可诱发HF的疾病史的女性。APO的自我报告中包括了先兆子痫、妊娠高血压、早产(妊娠<37周)和低出生体重(<2,克)。在入选的名女性中(47%为黑人女性),所有入选者妊娠时的平均年龄(Y0)为24.3±3.6岁;其中,名(35%)女性在活产超过1.8±0.9时至少发生了1个APO。
随访第30年(Y30)的检查结果显示,既往APO史的女性有着更高的风险因素(RF)等级,包括较高的体重指数和血压值;对孕前和孕后风险因素进行调整后可发现,婴儿出生体重低的产妇其整体纵向应变(GLS)仍显著降低;校正RF削弱了其他APO亚型中APO与GLS的关系(图1)。
图1.不良妊娠结局类型与整体纵向应变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显示,大约每3个女性中就有1名存在APO病史,这突出了针对育龄期的年轻女性(尤其是发生APO后)进行RF控制的重要性。同时,婴儿的出生体重在5.5磅以下可能是导致产妇心功能变化,甚至出现心力衰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Mehta表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观察孕期发生的不良事件有助于预测女性的未来心血管健康情况,但在妊娠并发症和结构性变化发生后、不良事件发生之前的早期轨迹上,目前仍然存在大量的知识空白,补全这块盲区或许能够最终帮助我们确定预防目标。在30年的随访中,有不良妊娠结局的女性在超声心动图上具有较低的绝对整体纵向应变,这是心力衰竭风险增加的早期标志。显然,怀孕结束后女性的心脏病风险不会随之消失,而这些并发症则是女性过去病史中的关键部分,但却经常为人忽略。Mehta还指出,经历不良妊娠结局的妇女在年轻时有更多的心脏病风险因素,并且最终有较高的(早期)心脏病发病率。此外,即使妊娠并发症已被纳入一些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建议中,并在ACC/AHA一级预防指南中被称为风险增强剂,但临床上仍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监视和筛查。如果在记录患者的心血管病史时不常规询问其不良妊娠结局,医师们就很可能会漏掉那些高心血管风险的女性。
食物短缺/住房短缺使CVD发生率增长超过50%
众所周知,吸烟、酗酒、肥胖、缺乏运动等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不良因素,然而多数人都未能注意到,一个人的财务状况和社会地位等信息其实也可透露出其潜在CVD风险。在ACC期间,TarangParekh等人发表的一项研究针对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SDOH)对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影响程度进行了评估,并发现在食物、住房、经济以及医保方面存在困难的人群其CVD风险会显著增加。
在所有的受访者中,有51,人(8.8%)患有CVD;与无CVD的受访者相比,患有CVD的受访人员存在更为明显的食品短缺(27.5%vs.21.2%),住房短缺(14.5%vs.8.78%)和经济困难(18.2%vs.8.32%)。
在校正人口因素、社会地位和已知心脏病风险因素后,Parekh等人发现了几种与心脏病风险增加独立相关的社会因素:
食物短缺(AOR:1.51[1.28-1.77])和住房短缺(AOR:1.54[1.28-1.85])使得CVD的发生率增长超过50%;
医保困难的人群CVD风险增加了47%(AOR1.47[1.34-1.61]);
经济困难的人群往往感到压力重重,其CVD风险是那些自我感觉经济条件良好群体的2倍(AOR2.14[1.73-2.66])(图2)。
图2.不同SDOH对CVD的影响程度Parekh认为上述研究结果与心血管事件之间存在潜在联系:食物匮乏(经常担心没有足够的钱来购买营养食品)使得维持有益心脏健康的饮食变得极为困难,而财务或住房短缺可能会给人们带来更大的压力,这就推动了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形成。此外,无法获得最佳医疗保健服务可能会促使人们推迟筛查或护理计划,这将导致其心血管疾病恶化甚至最终发展到难以控制的地步。并非所有的植物性饮食都是健康的
为了降低心血管风险,提升自身健康水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推崇植物性饮食,然而,这种饮食方式带来的健康获益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食用的食物类型。DemosthenesPanagiotakos等人在ACC线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研究中指出,与非植物性饮食人群相比,遵循植物性饮食者如经常食用甜食、精制谷物和果汁等不健康的食物,并不会有明显心脏健康获益。
该研究按照一定的标准将植物性饮食指标(PDI)划分为健康的植物性饮食指标(hPDI)和不健康的植物性饮食指标(uPDI),其中hPDI主要与水果/蔬菜、全谷类、坚果、豆类、油类、茶/咖啡的摄入量有关,uPDI则主要与果汁、甜饮料、精制谷物、土豆和甜食的摄入量相关。
在至年间,共有1,名无CVD史的男性和1,名无CVD史的女性(年龄>18岁)接受了调查,最终有2,名受访者完成了CVD随访评估。
最终分析结果显示,只有摄入健康植物性饮食指标较高的那些食物,才能显著预防CVD的发作,且这一效果在女性中更显著;同样,对于摄入较多不健康植物性饮食的女性,其CVD风险增长幅度较男性而言也更为明显。
对此,Panagiotakos表示,仅仅遵循植物性或素食饮食方式似乎并不足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通过食用特定的健康植物性食物以降低CVD风险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在健康的植物性饮食基础上食用零食可带来显著的心血管获益,而在不健康的植物性饮食基础上食用零食会带来心血管风险的显著增长。
在试验的最后,研究人员还对动物性饮食进行了分析评价。其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食用较多动物性食物的男性,食用较少动物性食物的男性罹患心脏病的风险下降了25%;这一趋势同样适用于女性群体,但并没有那么显著,其总体风险仅下降了11%。针对上述研究结果,Panagiotakos指出,每天在减少动物性饮食摄入的同时,增加健康的植物性食物摄入量或许也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即使只是少量减少动物性饮食的摄入。
总结
上述三项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心血管疾病的潜在影响因素进行了探寻,并给出了一定的回答。对于女性而言,不良妊娠结局很可能会导致其心血管风险的增加,临床医师在问诊时应注意避免遗漏这些关键信息。同时,解决诸如食物、住房、经济、医保等社会经济因素带来的问题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控制至关重要。另外,在遵循植物性饮食时,只有摄入那些健康的植物性食物才会带来心脏健康获益,食用果汁、甜饮料、精制谷物、土豆和甜食等不健康的植物性食物是没有效果的。
由于学术文章可能涉及多个不同角度,
本篇未尽之处请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