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自体血回输已被公认为解决血资源短缺以及稀有血型手术的重要手段。然而,对于绝大多数医生来说,如何更合理的使用自体血回输技术、更安全的自体血回输,是相对模糊的概念。比如,哪些患者的血可以回输?肿瘤患者的血能不能回输?#百里挑一#
以下关于自体血回输的14个经典问题分享给大家:
1.用自体血回输机的患者是否需要备血?
手术中的出血量,在术前往往很难预见。如果患者手术中出现大量失血时,在回输过程中,血液的损失可能影响患者血容量的维持。也就是说,在收集血液、洗涤血液的过程中,会有一个无法避免的低血容量期。因此,在补充晶体和胶体液无效时,应适当输血。对一些预计可能发生大出血的手术,术前还应准备一定量的血小板、血浆或新鲜全血,也可采用术前自体储血。
2.大出血患者在使用自体血回输后,是否会出现凝血功能障碍?
大出血的患者,由于回收的血液经过伤口刺激后,其中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或被破坏,回收后的最终血制品中主要为红细胞和盐水。因此,对这样的患者应在手术前采集血小板,以弥补术后凝血功能,或术中及术后补充新鲜冰冻血浆。
3.混有杂质的不洁血(如骨科手术中的回收血)应使用大量液体进行洗涤,洗涤量以多少为宜?
清洗回收血有严格的判断标准:对一般的手术而言,清洗盐水量为离心血容量的3~5倍,对明显有较多脂肪滴和组织液的不洁血,清洗量为5~7倍,甚至于10~12倍。而洗涤操作者的即时判断标准为,废物管的流出液已变得澄清。在回收血杂质较多,需要用大量液体并彻底清洗时,可改用手控操作,延长洗涤时间,增加有害物质和游离血红蛋白的去除率。
4.如何判断血液是否已经洗涤充分?
在全自动模式时,可以根据“清洗质量监测器”自动检测。手动模式时,根据肉眼观察从一.次性血液离心杯流出的废液变成清亮时即表明血液已洗涤充分。
5.在开放性外伤手术中是否可以使用血液回收?
开放性伤口由于无法证实其污染程度,因此不首选使用。但是当临床上已经发现有较大血管出血时,为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生命,可以有选择地使用,以补充血容量,但一定要作预防性抗菌治疗。
6.在产科手术中是否可以使用血液回收?
剖宫产大出血手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技术的应用,目前国际上报道较多,但尚存在一定争议。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如何预防阴道污染;二,回收的羊水能否被完全滤除。
目前的共识是,在术前注意外阴消毒、阴道填塞碘仿纱布,术中将羊水及胎粪、胎毛等用普通吸引器吸走后再回收失血,并用大量生理盐水(每杯ml)清洗回收的原血。
7.在进行血液回收时可使用哪些液体作为清洗液?
理论上只要不引起溶血,可以使用各种可输入人体的液体进行清洗。目前,国外常规使用林格液,因其在各方面(pH、渗透压、各种离子的浓度等)更符合生理情况;国内目前多使用生理盐水作为清洗液。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希望减少清洗对红细胞形态、功能的影响,应尽量使用林格液清洗。
8.血细胞比容达到多少才符合标准?
血细胞比容的高低取决于离心机的速度和离心碗的容量。血细胞比容太低,会影响回输的质量,血细胞比容太高,会影响回输的速度。一般情况,血细胞比容40%~60%为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判断何时回输应以血液是否洗涤干净为标准,而不是血球压积。
9.在小儿外科手术中是否可以进行血液回收?
在成人,当出血量小于ml时一般不进行自体血液回收,但小儿因为其全身血容量基数小,即使回收少量的血液(50~ml)也是有意义的,可以明显减少异体血的用量。
当血液较稀时,可以使用胶体液或林格液代替生理盐水进行洗涤,以减少红细胞的破坏,提高回收率。在小儿心脏外科手术,可以常规应用血液回收。一般认为,小儿不主张输异体血。
10.洗涤后的血液可放置多长时间?
一般在常温下,放置不宜超过6小时。低温(1~6℃)下,放置不宜超过24小时,以避免感染和细胞破坏。
11.洗涤能否除去血液中的细菌?
清洗的目的,是冲洗干净红细胞表面黏附的脂肪滴。如果存在的细菌质量和体积与红细胞相仿,就会和红细胞一起保留下来。正常的清洗是无法洗去的,因此不提倡使用含菌血。
12.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有哪些并发症?
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常见的并发症为低蛋白血症和凝血障碍,主要是发生在一些洗涤血量超过0ml的大出血病例。相关研究表明,使用自体血回输并不增加患者的感染发生率。
13.在回收血时,负压吸引应控制在多大压力范围内合适?
一般认为,在进行术中血液回收时,负压以控制在mmHg以下为宜。医院采取中心负压,无法对其进行具体调节。有人采取开放吸引管侧孔的方法来降低吸引管口的负压,但据文献报道,如果在吸血的同时有空气混入,红细胞溶解率将显著增加,明显大于单纯增加负压时的溶血增加率,二者之间有协同作用。故当负压不可调时,应注意尽量避免吸血时混入空气。
14.何谓运动血液兴奋剂?
源于人体自身的血液,称为血液兴奋剂或称自血回输。即从运动员本人体内抽出一定数量的血液,经处理后储备待用。赛前1~7天,再将血细胞随生理盐水输回原抽血者体内。目的是增加循环系统中的红细胞数,借此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研究表明,运动员经自血回输后,最大吸氧量和持续运动到极限的时间均有增加。这种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需要长时间保持耐久力项目的运动成绩。
需要注意的是,输血使人体内的血量突然增加,会引起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荷,导致心力衰竭或代谢性休克。异体输血则会出现严重输血反应,如过敏、急性溶血或有感染肝炎和艾滋病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