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卡力孜然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655075.html本文作者:岛上的心脏科医生
《我不是药神》很好看,很真实,很感动,从事医疗这么久,两次刷片,我仍然在影院里痛哭流涕,很丢人。
剧情方面,各方大咖已经分析的很到位,自不必多说。这里,我只想讨论一件事,怎么办?从医生的角度谈一些自己的观点。
健康是所有的基础,什么王侯霸业、什么家财万贯,吵架、失恋甚至失业,没有健康,一切都是零。王传君真实的展现了白血病患者的无奈、痛苦与绝望。
在求生的欲望面前,法律、尊严、肉体都落入了尘间。
Lifeismoney.
我还记得影片中一双双渴望生存的眼睛,和他们背后隐藏的辛酸,也记得哀求的老人眼里深黑的绝望。
记得十余年前,在血液科、儿科轮转的时候,很多的天真美丽的孩子不幸得了白血病,有个叫小蒋的小朋友,医院,就吓得大叫,“医生叔叔坏,我不要扎针(骨穿)!”医护人员都很压抑,我曾深深的体会到医患的无奈,实实在在的说,甚至都有不想结婚生子的念头了。不是亲身经历,恐怕谁也难以体验那种深入骨髓的绝望与痛苦?真的很多时候我们爱莫能助,因为,我们只是系统的螺丝钉。也正因如此,很多时候,我们只能装作冷漠,以避免给出更多的希望而导致更多的失望。
工作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绝非个例,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并非罕见,很多患者希望有更好的治疗,但由于经济因素,不得不放弃治疗。
这不仅仅是病的问题,也不是医生、医院、患者、慈善机构和爱心捐款能够解决的了。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要想解决它,必须由社会契约组织-政府引导全社会去解决它。谁又能保证自己的亲属不会有人病得呢?他只是想活命,他有什么罪?
网上争论比较大的,究竟应不应当用仿制药?为什么原研药要卖那么贵?要知道,发明新药物是一项风险极大的投资,需要经历数量惊人的失败,并且要进行花费高昂的动物实验,通过后再进行1-4期临床实验,反复验证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平均一例实验对象需要几万元的成本,而这样的实验者,需要几千甚至几万例,所以说,药品的生产成本需要真的只是药品研发费用中很小的一部分。
如果像印度公司那样,完全无视知识产权,只是计算生产成本,单纯仿制,大量生产,成本自然很低。不保护原研药,如何鼓励创新?还有哪家药厂会去开发新药呢?恐怕不会再有真正的突破了,患者也不会有希望。而且,商人本质也是追逐利益的,他们盗版假药,恐怕不光是为了救人吧。
影片中,程勇把巨款挥霍在酒吧里,隐隐暗示了血汗钱可能的滥用。再有,药品的辅料、剂型、生产工艺也很重要,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而这恰恰是很多小药厂所难以完成的。例如我曾经把阿司匹林的原研品和仿制品进行对比,同样的模拟肠内情况下,2个小时,仿制品的溶解只有80%。
生命是无价的,毕竟不是买卖和交换,起码不是普通的商品买卖,事关生死。
所以,绝不可以简单的成本核算。
那怎么做到效率与公平并重呢?良知、社会责任感都很重要,但更要靠规则、竞争和市场!由政府代表国家整体市场与药厂谈判,使药物研发的费用更为透明,有效压价,把利润空间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鼓励药厂更多的创新,更多更好的药物进行市场竞争,药品的价格才会下降。
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脑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白血病。。。。。。统称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他们无法彻底治愈,又不会马上死亡,每天都需要很高的费用去维持,是目前全世界最沉重的卫生经济负担。谁来为这笔费用买单?我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学习期间,卫生署官员自豪的告诉我们,意大利的医疗系统曾经被WHO认定为排名第二。然而当前,意大利的经济形式真的不好,所以,他们的医疗系统很难承受目前的压力,那么,“是否可以由患者承担一定的费用,这样他们会自觉选择最适合他们的治疗方式呢,也许这样可以避免可能的医疗资源浪费?”他们的回答,我现在都记得“我们的医疗原则是人生来平等,人人有权享有最好的医疗。”然而,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慢性疾病的治疗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怎么办呢?答案之一就是:仿制药。在政府负担所有的开支的情况下,应用仿制药可以节省很多的经济成本。
当前,我国正在推行全民医保,职工医保可以提供75%报销,及时城市居民或者是农民,每年承担50-元的费用,就可以纳入医保范围,提供55%住院报销,同时可以申报慢性病,得到比例多少不一的报销。而且,对于价格非常高的专利药物,例如肿瘤治疗药物等等,目前已有32种谈判药物,由国家出面谈判,很多药品压低了50%,进入了医保目录,病人的经济负担有所缓解。比程勇的时候,确实好了很多。很多疾病,原来患者和家属会放弃,医保之后,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承受比较好的医疗。所以我认为,医保尽管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然而总体上是不断向好、广大人民收益的。
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等原因,印度确实是世界的化工制药大国,但他们的药物,其实也是很乱的,有政府批的,也有很多药厂随意生产,据说有效成分很少,那就很难保证疗效。现在,年,格列卫的专利保护到期,我们已经有了国产的伊马替尼,报销前0多,报销后只需要承担多,效果也很不错。
影片毕竟需要艺术再创作,仿制药的安全性被回避了。我们用的仿制药,不管是张院士的纳米格列宁还是程勇的印度格列宁,你怎么知道它的疗效肯定,而且副作用很小?如果出了问题,怪谁呢?是药物还是治疗的问题?靠口碑吗?靠专家吗?显然不是,这涉及一致性评价问题。例如氯吡格雷,市面流行的可能有很多种仿制品,这些仿制药和原研药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毒理、临床疗效是否一致?目前正在进行一致性评价正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因为费用或者某些不言自明的原因,大多数药厂仍在观望,而不主动去参加。
临床工作中,我会严格遵循指南,绝不会使用来路不明,疗效和副作用不明确药物,因为会把医生和患者都置于险地。实事求是的说,程勇冒死走私来的药物,所具有的疗效,只能是个例,而四处横行的假药乱象,例如假波立维、假黛力新、假疫苗,才是当前市场的常态。真正物美价廉的,疗效肯定的仿制药物,也只能靠专门的官方检验机构。
《大医精诚》里说,医生应长存“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我们医生能做些什么呢?大概是勿忘初心,多站在患者的角度多想一想。在选择药物的时候,通俗易懂的告知他几种药物的疗效差异和价格差异,照顾到医患方信息量的不平等,尽量选到适合他的药物。工作的时候,我们在看病人的时候,总要顾念病人不容易,能多说一句,就多说一句,能帮一把,就伸一下手。顾念病人不容易啊。
对于张院士那样的江湖骗子,对广播、电视、街头的各种保健手段,很多人奉行明哲保身,不挡人财路。那么,至少,我们可以拿出一些时间来,跟患者聊聊哪些是正确的心血管病防治措施,总比泡澡、洗血、撞树、挠腋窝要靠谱一些。
举头三尺有神明,是的,人在做,天在看。
生命漫长也短暂。当我们幸运时,要记得,还有人很不幸,当我们不幸时,要知道,有人比我们更不幸。与游走在死亡的边缘、痛彻心肺的磨难相比,我们每天计较来计较去的,算些什么?《我不是药神》我似乎看到了电影人的良心,也许会改变世界,谁知道呢?
对于医保,对于我们的医疗,社会上有很多评价,身在医疗体制之内,我们看到的更多,我们也希望一下子变好,然而这不现实,较之以前,改善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我想说,站在一边道德批判,只是抱怨和指责,帮助不大,现在最难的,最需要的,是怎么办。
夜色浓,路正长,我们在路上,然而只要肯去做,就会好一些。
致谢:感谢以下肿瘤、血液、检验医生的审稿意见:樊欣娜、田静、王素云、陈宇霞、王文娟、刘晓艳。
附:《我不是药神》大笑+剧情=泪奔--医生儿子的看法
(医生注:尽管儿子只有九岁,可是,他聪明、善良,我们认为,该是让他了解真实世界里的事情的时机了。电影之后,孩子哭了,然后写了这篇影评,跟我们的理解相当不一致,但是,应当尊重孩子的自主想法。)
我好久没有写了,最近复习的非常紧张,现在开写不觉有点手生。
好了,转入正题,今天看了《我不是药神》,感觉人际关系非常乱,我将这部电影每个人的特点写了下来,
Mr.程:之前:爱装逼,赚钱狂,不近人情。之后,为他人着想。
Mr.吕:十分想活着,对家人很好
Mr.张:奸诈、无良
Mr.曹:近人情,尽职尽责
Mrs.慧:作者一脸懵(孩子还是不能理解呢!嘿嘿)
Mrs曹(程的前妻):作者一脸懵(看来孩子还理解不了女人的情况)
归纳完这些,作者也对这些人有了更大的理解。
一开始我不理解小群主们的口罩,我以为这就是抗细菌的东西,到最后我才明白,这不但是口罩,更是成千上万患者的精神囚笼!4万块的正版格列卫是这个囚笼的锁,而程勇所谓的假药确实这把锁的钥匙。如果没有钥匙,这些患者们便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吃药,药太贵了,不吃,等死。这是,他们只能像小吕那样上吊、割腕、跳楼等等。而程勇的努力,打通了他们通往生命的一条捷径,使他们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生命的向往。
影片的最后,那些被主人公带来的药物让他们有了活下去的希望,而不是像有人说的,这些是假药,会把他们弄死。
静下心来思考,难道主人公卖的药物是假药吗?难道公司售卖的药品就不是“假药”吗?尽管公司是通过国家认证的,可仍然是一批可望不可及的珠宝一般,一月4万块,这样下去,怕就是比尔盖茨也会被吃垮吧!
最后请大家记住,法是死的,人是活的,有时候,人情是可以超越一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