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警惕被忽视的心血管杀手,正在城市里蔓延 [复制链接]

1#

很多人都知道,噪音会让我们的听力受到损害。因为在噪音中,耳朵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但噪音的危害绝不止于听力——

噪音对身体的危害,堪比二手烟。

年,据世卫组织估计,一年中所有人因噪音损失的寿命总和,多达万年。这还只是统计了西欧国家的数字。

近年来,各种研究也都得出了不容乐观的结论:

在80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乃至生殖系统都会受到影响,很多生理改变甚至是不可逆的。

而80分贝是什么概念呢?

在行驶的车厢里,包括地铁内,环境噪音高达80~90分贝。

在人较多的饭店或餐厅,噪音也可以到达80~90分贝。

注:单点采样存在误差,数值仅供参考

更重要的是,噪音开始对身体下手时,甚至不需要到达80分贝。

嗡嗡作响的空调冰箱、道路驶过的汽车、办公室的讨论声……这些都是被我们忽视的日常噪音源。

■DEPTH

噪音,被忽视的心血管杀手

环境噪音会增加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噪音暴露,也被认为是中国高血压患病率的重要危险因素,仅次于家族史和食盐使用。

国外一项关于万人的大样本研究表明:当环境中的噪音大于50分贝时,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增加8%~29%,且噪音每增加10分贝,患病的风险增加14%。

50分贝并不是很大的音量。

我们的日常工作环境,就可以到达60~70分贝。

办公场所的噪音,轻松越过60分贝。

为什么噪音对心血管系统有这么大的影响?

因为,对身体来说,噪音是一种「压力」。

有学者认为,人类的老祖宗生活在安静的原始森林,对他们来说,噪音代表着危险来临,身体会迅速做出反应。

而现代人被快速卷入城市化的进程中,身体还未能同步进化,无法适应噪音的常态化,仍会对噪音做出本能的生理反应。

噪音会激活人体的压力系统,通过一系列激素的分泌,使得血压上升,同时还会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并引发炎症反应。而这些过程,几乎是瞬时发生的。

这些变化,也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基础。

这种影响在夜间表现的更加明显,也更加强烈。

就在今年,《欧洲心脏杂志》发表报告称,有研究小组对年至年间居住在瑞士苏黎世机场附近、且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近2.5万人进行了分析,发现飞机夜间从住宅上空飞过,与居民死亡率上升有关,并可诱发急性心血管疾病死亡。

但很多人其实根本察觉不到夜间的噪音。

研究发现,在你熟睡的时候,短暂的噪音不会让你意识到自己被吵醒,但仪器记录下来的脑波变化和血压波动,却显现出了噪音如何在不知不觉中对你的身体施压、干扰你的睡眠。

■DEPTH

短暂的噪音暴露,就可以伤害大脑

在80~85分贝的水平,噪音就已经对人体神经系统有较大影响了。

当噪音通过听觉系统进入大脑,各种压力激素的分泌、炎症细胞激活、氧化应激反应就开始了。这个过程会产生神经毒性,导致神经退行性变,损害大脑功能。

长期处于这样的噪音环境中,不仅会导致神经衰弱综合征、记忆学习能力下降,焦虑、愤怒、忧郁、疲惫等负性情绪和感受也会明显增强。

甚至,噪音可能是抑郁症及躁狂症等精神疾病的帮凶。

而且有实验发现,哪怕只是在高水平噪音中待了仅仅1个小时,神经系统的改变在后面一段时间也会慢慢发生。

■DEPTH

生殖、代谢、消化道……

噪音可以影响全身

噪音对全身各个系统都有影响。

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噪音对月经有明显的影响,可导致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及经量异常和痛经。

相关研究表明,当环境噪音水平大于85分贝时,女性出现痛经及月经不调的概率大大增加。

这是因为噪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继而使内分泌紊乱。

噪音还可能会增加孕妇流产、早产、难产的概率,甚至会影响下一代的智力,不过这仍需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

长期暴露于噪音中,还可能会影响血糖和血脂的代谢,增加高血脂和糖尿病风险。急性胃黏膜病变,胃溃疡和反酸等消化道症状的检出率均显著增高……[7]

■DEPTH

学会降噪,就是有效养生

大环境我们能改变的有限,但是生活中你有很多选择,尽可能减少噪音的伤害。

1.耳塞是一个性价比非常高的选项。

晚上睡觉的时候可以戴上耳塞,尤其是住在沿街楼、机场或铁轨附近的人,学会正确佩戴耳塞,就是有效养生。

另外,在办公场所、餐厅等嘈杂的环境中,可以使用耳塞或有降噪功能的耳机。

如果你在污染的空气中会有意识地戴上口罩,那么也别任由自己无保护地暴露在噪音中。

在KTV、酒吧、音乐会等场所,戴耳塞可能比较奇怪,不过出于健康考虑,能少去就少去吧。

注:以身作则

2.隔音门窗很重要,窗帘、植物也可以吸收一定噪音。在家里或办公场所养些花花草草,它们可以帮助吸收噪音。

3.买电器,把低噪音作为优先选项。

家里那些嗡嗡作响的旧家电,能换就换了吧。

4.选择居住场所,把噪音环境考虑进去。

比如,是否靠近大马路?附近有没有机场、铁轨?附近施工场所多不多?施工时间合不合理?邻居吵不吵?……

当你充分意识到噪音是怎样在无形中危害我们健康,就会意识到:「降噪」,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选项。

现在的世界,真的太吵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